振兴制造业从短期看是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长期看是国家经济命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是立国之本。在当前国际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世界各主要国家均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物化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是各国科技创新的主战场。
美国奥巴马提出了重振制造业的政策,特朗普上台后对奥巴马的其他主要政策均持反对态度,但是对这个政策不但支持,而且还进一步加强。德国的“工业4.0”主要解决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问题,智能化的研究正在进行当中。从美国、德国和中国制造业的竞争比较优势来看:美国为社会创新、高科技、集全球资源;德国为基础雄厚、质量过硬、工艺严谨;中国为体系完整、内需市场大、人力资源强。此外,英、法、日的制造业也很强,均在实施和加强先进制造业的计划。我去年受邀到印度科学院讲学,他们特别提出要我增加一场关于“中国制造”的报告,而听众却有许多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材料学家以及纳米技术方面的专家,足见印度科技界对制造业兴起的重视。
中国工业人的奋斗目标就是希望把我国变成制造强国。可以说,制造强则国家强。从晚清开始,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建江南制造总局,1892年张之洞建汉阳兵工厂,詹天佑1905年建京张铁路,以及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中的《实业救国篇》。中国机械工业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沈鸿,抗日战争期间为挽救民族危亡,在极艰苦的条件下,设计建造了各种兵工和民用工厂的成套机器设备。建国初期,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骨干企业,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成为我国非常重要的战略人才储备。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三线建设大部分都是依靠这样一些骨干企业的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建设起来的。又如,具有我国原始创新的“倪志福钻头”和黄潼年的“齿轮动态整体误差测量新技术”等。多少代中国人为实现实业救国的梦想而不懈努力、奋斗终身。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1986年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向邓小平同志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所实施的863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去年是该计划实施30周年,我是“十一五”期间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专家组专家。在制造业领域,863计划对机器人、制造业信息化、微纳制造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工业发展产生的巨大变化是以前难以想象的,航空航天、船舶、高铁、高端装备等快速发展,尤其是汽车、电子消费产品,还有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到寻常百姓家,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当前我国科技和工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
中国工程院、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从2013年1月启动并开展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由50多位院士和100多位专家经过一年多的调研起草了“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研究报告,充分考虑到了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和发展中国家在中低端抢占市场份额的实际情况。与新兴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人力成本上升,中低端制造领域的优势正逐渐丧失,印度、越南、印尼等发展中国家则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因此,这是在双向挤压的状况下,结合我国的发展现状和目标所提出来的国家战略报告,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这是一面大旗,具有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中国制造2025》实施几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而且也逐渐深入人心。我国制造业正处在历史发展的最关键的节点上,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是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制高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是贯彻《中国制造2025》的主线。而“两化融合”最突出的体现就是智能制造,下一阶段“中国制造2025”发展过程中,智能制造是主要的载体。
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先进传感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发展尤为迅速。工业互联网集软件和传感器为一体,使机器设备之间能即时通讯。据通用电器预测,未来20年工业互联网将使全球GDP的增长达到10万亿到15万亿美元。而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的格林威尔燃气轮机工厂建立了一个燃气轮机的专用试验装置,在一个长10米的涡轮机上布满了5000个传感器,测试收集和采集的数据量达到5万亿字节(TB),相当于世界最大规模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印刷物约一半的信息量,利用这套装置在1台燃机运行200小时获得的信息量几乎与500台普通燃机运行1年所获得的信息相当。这充分显示了先进传感技术和大数据的作用。而人工智能的发展,正是基于先进传感技术、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等科技的发展。
1956年夏季,麦卡锡、明斯基、纽厄尔和西蒙等一批青年科学家在达特茅斯学院开会,共同研究和探讨用机器模拟智能的一系列有关问题,并且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后来,西蒙于70年代先后获得了计算机的图灵奖(1975)和诺贝尔的经济学奖(1978),他和纽厄尔两人带到会议上去的“逻辑理论家”是当时唯一可以工作的人工智能软件。这些人可以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与IBM的“深蓝”等计算机,分别在1996年、1997年、2003年2月和11月进行了四次大战,基本战成平手。但是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到2016年3月,谷歌所开发的AlphaGo跟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下棋,以4:1战胜了李世石,使得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历经60年,当前人工智能的飞跃发展是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等科技的发展,这些发展带来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新一代人工智能将基于新的信息环境、新技术和新的发展目标。新的信息环境包括互联网、移动设备、网络社区、传感器网络;新技术包括先进传感、大数据、高性能计算、新的模型与算法;新的发展目标是从宏观到微观的智能化新领域,包括智能制造、智能汽车、智能医疗等。
我国多年来已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装备产品,如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新支线飞机、高速轨道交通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百万吨乙烯成套装备等已跃居世界前列。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我国有些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高端装备、基础零部件等方面还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以高档轿车的发动机喷油嘴和后桥差速器的精密齿轮为例,其加工的主要装备还是要从国外进口,高性能液压件与气动元件、高速精密轴承、特种执行机构以及高铁的很多零部件仍然依靠进口,包括一些轴承、传感器等等。风电设备关键部件的寿命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对地观测卫星的分辨率提高需要大尺寸的非球面光学镜头元件,而其加工机床也要从国外购买。此外,高档数控系统,现在主要还是日本的发那科(FANUC)和德国的西门子(Siemens)占据了国际的主要市场。有些历史教训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基础研究到小批量应用再到产业化,千万不能忽视这些硬件的、制造业最基础的东西,这些装备和零部件、关键的工艺和材料,从制造的角度来讲我们是跨越不过去的,只有这些技术的同时发展,才能真正达到“制造强国”的目标。不要一个新的科技出来以后,有关方面和媒体一炒,仓促跟进,但一段时间后回过头来会发现很多基础零部件和关键技术还没有发展上去。
事实上,对于我国客机和微电子的发展一直有两种观点,主要是以购买为主还是以自己研发为主,最终国家还是决定要自行发展。在已实施的16个重大专项中,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核高基、大飞机C919以及新启动的包括航空发动机在内的两机专项,都是基于我们自己来解决。同时,我们应注意到当前“智能制造”热,社会关注度高,也得到各方的支持;而“绿色制造”冷,因为无法直接带来客观的收益,企业实行的主观能动性差,工业强基的标志性成果也不多。新产业的发展速度快,但多数仍处于低发展水平。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坚持长期支持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在政策、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上始终保持支持的力度和强度,将制造业这一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打牢,始终坚持发展制造业不动摇。
(本文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战略研究指导委员会主任,陕西省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西安凯发最新登录网站教授)
注:本文原载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刊物《中国人大》2017年第9期。